网站首页 教学论文 教案中心 试题中心 课堂实录 人教说课 教学课件 课文原文 练习答案 写作范文 网站地图  
 
 
   
  您当前位置:人教小语资源网 >> 教案中心 >> 三年级 >> 浏览文章 
搜索:
《科利亚的木匣》教学设计九

《科利亚的木匣》教学设计九

作者:佚名 来源:不详 点击数: 添加日期:2009年02月13日  字体:

  

 (人教小语资源网 www.pepxiaoyu.cn友情提醒:查找本课更多资料,请在站内搜索课文题目)此文转载于
教学目标:
1、学会8个生字,认识6个字;

2、能正确、流利地朗读课文;
3、了解课文的主要内容,初步感悟到时间在变化,人在变化,周围的一切都在变化的道理。

 教学重点:
    能正确、流利地朗读课文,了解课文的主要内容。
教学难点:
    了解课文的主要内容,理清课文的层次。

教学准备:查找有关卫国战争的情况
教学过程:
一、导入新课,介绍背景:
1、导入新课。
    在人们的生活中,往往有很多的事能给人以启发。今天我们一起学习《科利亚的木匣》。板书课题,学生齐读课题。
2、介绍背景。
    本课是苏联作家左琴科写的。课文中的“战争”指的是前苏联卫国战争。1941年6月22日,德国进攻苏联,苏联人民在斯大林领导下英勇抗击,经过几年的艰苦奋斗,于1944年取得了卫国战争的胜利,差不多用四年的时间,本文就是写在那几年中发生的一件事。
3、读了课题你想知道什么?

二、初读课文,自学生字、词。
1、初读课文,划出生字词。
2、学生自学生字、新词,查字典,联系上下文理解词语的意思。
三、检查学生自学生字、新词情况。
1、指名读生字词,正音:
2、读准多音字的字音。
3、分析字形结构记住字形,理解字义。
4、出示生字卡片,理解部分词语。

5、指名按自然段读课文(每人读一自然段),注意学生生字词的读音
四、初读课文,了解主要内容。
1、带着问题读课文。
本文写了一件什么事?
(1)学生自己小声读课文,标出自然段,并思考老师提出的问题。
(2)小组讨论,这课写了什么事?
(3)指名汇报:
本课写的是科利亚埋木匣和挖木匣的事。
2、再读课文,了解课文的主要内容。
3、提出自己不懂的问题。
4、读课文,理清课文层次
   埋木匣:1~3自然段

挖木匣:4~12自然段

受到启示:13自然段

本文是按照“埋木匣”、“挖木匣”、“受到启示”的顺序写的。
五、作业。
1.抄写生字、新词。
2.熟读课文。

 

 

 

 


第二课时

教学目标:

1、正确、流利、有感情地朗读课文,理解课文内容;

2、能读懂课文内容,了解科利亚是怎样“埋木匣”“挖木匣”的;

3、通过学习,感悟到时间在变化,人在变化,周围的一切都在变化的道理。

一、导入新课:
二、品读课文。
1、学习课文第1~3自然段
(1)出示思考题:
  科利亚是怎么埋木匣的?
  科利亚为什么埋木匣?
(2)学生带着问题默读课文:让学生边带着问题默读思考,边填空。
出示填空题:
    科利亚埋木匣的时间是(战争开始的时候),科利亚刚学(数数),埋本匣的地点是(从他家门口十步远)。
    妈妈埋箱子的时间是(战争开始的时候),埋箱子的地点是(从她家门口三十步远)。
(3)指名读第2自然段:找出科利亚埋木匣的动词:放、盖、踩、撒,从埋木匣的这一连串的动作中,你体会到科利亚是个怎样的孩子?(做事心细,想得周到)
(4)指名读第3自然段:说一说科利亚为什么把木匣埋起来?
    一是因为全家人要躲避战争,东西多不能带走。另一方面更重要的原因是科利亚善于动脑筋,善于观察思考,他见妈妈把家里的箱子埋起来,受到启发,所以自己也学着妈妈的样子把木匣埋起来。
出示句子让学生体会理解:
“科利亚只会数到十,就量了十步,埋下了他的木匣。”
“科利亚数到十,量了十步,埋下了他的木匣。”
让学生读这两个句子,体会“只……就……”的用处。
在这里“只”强调了科利亚的年龄小,只会数到十,因此就量十步。
(这句话在全文中的作用很大,就是因为他只会数十步,年龄小,才造成后边挖木匣时,挖不着,为后边的内容埋下了伏笔。)
练习用“只……就……”的句式说话。
(5)1----3自然段主要写了什么?
     写科利亚埋木匣。
2、学习课文第4——12段:
(1)出示思考题:
   妈妈是在什么情况下,什么时间,挖埋在地下的箱子的?
   妈妈是怎么挖的?
   你怎样理解妈妈说的话?
(2)学生带着问题默读课文的4~7自然段。
(3)个人读之后,小组学习讨论。
(4)边读课文,边填空:
     妈妈挖箱子的时间是(四年之后,法西斯被赶走了,妈妈、奶奶带着科利亚回到家乡的时候),妈妈从家门口朝菜园走了(三十步),挖出了她埋的箱子。
(5)出示妈妈说的话,让学生谈谈自己是怎么理解这句话的。
     (妈妈的话有两层意思。一是强调了算术真有用,第二层意思是假设当初不是数三十步埋箱子,而是随便挖坑埋箱子,那现在肯定就不好找到了。同时,这里也渗透着,科利亚也是照妈妈的样子埋的木箱,挖的木匣,那为什么挖不着呢?怎么算术又不管用了呢?原因在哪里呢?这里又为下文埋下了伏笔。)
   比较句子,体会“如果……就……”的用法,练习用其说一句完整的话。
   比较两个句子:一个是妈妈的原话,一个是去掉“如果……就……”的句子,让学生读一读,说一说表达意思有什么不同。
  “如果……就……”是假设句,先假设那么去做,就会出现后来的结果。
用“如果……就……”练习说话。
(6)学习课文8~12自然段:
   读第8自然段,用自己的话说一说科利亚是怎么挖木匣的?
填空:
    科利亚从家门口(量了十步)动手挖起来,没有找到匣子。
出示句子:他挖呀,挖呀,坑已经挖得很深了,还没找到匣子。他又朝左边挖,朝右边挖,仍然没有找到。
   读句子,说说自己的发现。
(7)学习9和10自然段:
     让学生小声读课文,想:当小伙伴们笑科利亚的时候,他是怎么做的?
     理解“也许”,是可能的意思。
     学生读第十自然段,谈谈自己的理解。
     (科利亚心想:自己的方法没有错呀,既然家里的大箱子都没有被法西斯挖走,那么自己的小木匣也不会被法西斯挖走。从科利亚的话中,暗示了他当时思维的过程,所以想来想去,认为“这里面一定有原因。” )
 (8)读课文第11自然段:
通过读课文,你读懂了什么?
从“科利亚丢下铲子,坐在台阶上,用手摸着脑门想。”看出科利亚遇事开动脑筋,认真思考。从科利亚的话中体会三层意思:一是经过思考,他知道是怎么回事了,当时很激动,会很大声地告诉大家,用了叹号。二是找到了为什么挖不着木匣的原因。三是料定自己会马上找到木匣的。
    体会当时科利亚会是一种什么样的心情,练习有感情地朗读这一自然段。
 (9)学习课文第12自然段。
   齐读这段,理解果然的意思。
3.学习课文最后一自然段
(1)默读课文,划出科利亚受到了什么启发?再读一读,你是怎么理解的?
(2)出示科利亚说的话,一方面进一步理解他的话的意思,另一方面体会“不光……还……”的用法。
    科利亚善于动脑筋,勤于思考,他从自己埋木匣,挖木匣的过程中,悟出了一个深刻的道理,那就是他懂得了周围的一切都在发展变化,面对着发展变化的事物,不能采用固定不变的态度,应当用发展的眼光看问题。
关联词“不光……还……”,表示递进关系。科利亚找到了木匣,比找到木匣还更进一步的意义是,他懂得了一个深刻的道理。
三、再读课文,了解文章前后之间的联系。
四、总结全文。

 

 

 


本页地址:http://linshi.123ttt.com/html/sannianji_488_18895.html

分享按钮

 

Copyright©2008PepXiaoYu.Cn人教小语资源网 All Rights Reserved. 皖ICP备11015604号-4
皖公网安备 34162302001377号 人教小语资源网所有资源来源于网络,如有侵犯,请联系管理员删除。
联系邮箱:pepxiaoyu@163.com